全球最大“人造太阳”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
全球最大“人造太阳”建造获得新进展。人造太阳
11月22日,全球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,最大制造全球最大“人造太阳”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,核心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,部件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。完成
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“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”关键技术,首件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。人造太阳
增强热负荷第一壁是全球ITER的核心部件,被喻为ITER的最大制造“防火墙”,它直接面对芯部一亿度高温等离子体,核心涉及聚变堆建设的部件关键技术。
核聚变被认为是完成人类的终极能源。人类当前对聚变反应的首件控制,主要是人造太阳依靠一种环形容器,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,创造氘、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,实现受控核聚变,这种装置被称为托卡马克(Tokamak)。
因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,可控核聚变装置被称为“人造太阳”。
ITER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,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,联合中国、欧盟、印度、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。
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。2008年,中国全面开展ITER计划工作,承担了其中约10%的研发制造任务。
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制。在成功批量制备增强热负荷手指部件后,该公司与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,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,最终完成部件的焊接装配。
中核集团称,中国团队领先国际完成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首件制造,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取得实质性工程突破。
中国也在研制自己的新一代“人造太阳”。
10月20日,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,中国新一代“人造太阳”(HL-2M)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(1兆安),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,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。
(责任编辑:综合)
-
欧洲央行副行长Luis de Guindos表示,央行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之际,应当小心行动,要选择“被动”的办法来实施所谓的量化紧缩。“这个过程必须谨慎、审慎,通过我们所称的被动QT,”Guindos ...[详细]
-
当地时间8日,在南苏丹马拉卡勒地区检测站点确认两个检测样本呈阳性后,南苏丹宣布暴发霍乱疫情。南苏丹卫生部长表示,卫生部于2月22日接到马拉卡勒疑似霍乱疫情的警报,已部署国家快速反应小组进行初步流行病学 ...[详细]
-
▍盐财经 作者 | 燎原编辑 | 煎尼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据媒体披露,近日,新加坡国立大学已暂停了客座教授陈春花的授课,同时开始调查其博士学位,并称“学校严正看待教员的行为标准”。目前,新加坡国立大学 ...[详细]
-
要抓住新《反垄断法》施行的契机,加快推动数据有序合理开放,还需结合数字平台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,进一步建立健全数据确权、开放共享、自由流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制度与配套机制,特别要统筹好数据安全与发展之间 ...[详细]
-
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近期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过视频会商、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,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落地,目前各地正在有 ...[详细]
-
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叶峰 “2022年度证券行业金鼎奖”评选活动终于来了!“金鼎奖”是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年度大型金融行业活动,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,以参选者身份真实、水平较高、评选公正透明、 ...[详细]
-
今天下午,互联网圈的一则假新闻快把人折腾得精神错乱了。大概在5点左右,突然有一大批媒体报道了“每日优鲜宣布无法正常经营,资金链断裂”的消息。如此爆炸性的“新闻”迅速被更多的媒体转载、传播。这则新闻的核 ...[详细]
-
上半年GDP增长3.1%,上市公司达196家,深圳南山加快提升产业集群与企业梯队竞争力
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7月27日,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《2022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2赛迪百强区》榜单,深圳南山、福田、宝安、龙岗、龙华、罗湖6城区上榜。 ...[详细]
-
苹果布局“美国芯”,支持台积电在美建厂,理想可能遭遇骨感现实
【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张思思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程东】苹果再度释放出寻求分散供应链的打算,以在芯片采购上减少对亚洲的依赖。据科技博客ExtremeTech 11月18日报道,为解决美国芯片产品约 ...[详细]
-
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当天宣布,已经派出调查小组,对从2021年12月以来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涉及的五起重大事故进行调查。在这五起事故中,其中三起事故共造成三名工人死亡。最近的一起发生在7日,诺福克南方 ...[详细]